阳光刺目,一面面祭海旗在苍穹下迎着海风招展,便在那道身影上投下了跳动着的光影。
光影明暗斑驳,模糊了她的形容,海风拂乱她的衣袍,只依旧可见身影挺拔如青竹。
她站在那里,代百姓祭海,一举一动间,可见对天地之虔诚,待生民之怜悯。
她立于这浩大天地间,面对茫茫汪洋,竟也全然未给人微渺之感,周身神形气态浑然天成,虽无形,却不可摧折——
骆观临看在眼中,竟觉窥见了几分……难言的气态。
此一瞬,他几乎万分断定,她“撒谎”了。
她说,她愿扶持李姓……
可是此时所见,却给他一种无比清晰之感——她绝无可能屈居于任何人之下。
骆观临眼神几变,缓缓收拢着袖中手指,却又离奇地意识到,自己竟生不出丝毫被“哄骗”的愤怒之感。
大约是他此时也想象不出……究竟何人才能让她甘心居于其下。
祭台之上,她在代民敬拜神明,而在江都百姓眼中,她又何尝不是值得敬拜的神明?
这便是骆观临察觉到的另一重民气。
民气是不会撒谎的,骆观临置身其中,心神被一阵阵冲击着。
鼓点声逐渐欢快,有赤膊的渔民跳起了祭海舞,四下气氛高涨。
今日前来观看祭海大典的不止有寻常百姓,也有以蒋海为首的商贾,以及来自各处的文人,放眼望去,人山人海,众声鼎沸如雷。
有关重开市舶司的消息已有人听闻,今日常岁宁之所以设下如此隆重的祭海仪式,一是为了鼓舞民心,二来便是为了宣告她重开市舶司的决心,再有便是为了造就盛况。
盛况二字,本身就有着诸多意义和作用。
宣扬盛况,少不了文人手中的笔。
前来“站台”的郑潮将此景象尽收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