嘴角一抽——这与他家郎君那句“人老珠黄魏叔易”有何区别?
得崔璟此言,众官员们自然而然地便将赞叹奉承的中心转移到了常岁宁身上。
谭离真心实意地赞叹道:“原来蓟州城中之计,竟出自常刺史!这数日来,竟也未曾听常刺史提起过……如此环环相扣,兵不血刃之妙计,实乃谋道奇才也!”
常岁安听得这“奇才”二字,不禁眼睛一亮,看向谭离——知己!
常岁安与有荣焉地道:“妹妹倘若不做将军,做个军师也是一等一的奇才!”
常岁宁从善如流地点头:“嗯,哪日若不打仗了,我便改行做个军师。”
“如此军师,出世必引四方争夺!”
“岂非大材小用了?”
众官员们打趣说笑起来,气氛是别样的融洽。
大盛文臣与武将之间历来算不上和谐,但此时此处此境,却造就了这不同的气氛。
于吴寺卿一众官员而言,他们得常岁宁与崔璟搭救在先,而此时又逢大捷,且是这样难得的大捷——
他们此番身处关东之境,这场胜仗也直接保障了他们的安危,否则若幽州失守,任由靺鞨铁骑踏入内境,他们想要折返京师都是难事。
国朝利益固然是一方面,但更加容易使人心生感激庆幸的,还是眼前自身的安危,这是最切实的人性使然。
再者,他们这一路来,见到了太多战乱之下的悲惨之象,愈发能够体会到残暴的战事对国力及百姓民生的摧残之重,此番能够如此安稳地收复蓟州与营州,便显得实在可贵。
此次,除了击退驱逐靺鞨异族,这一遭不得不战的对外战事,对内,的确当得起兵不血刃四字。
魏叔易看向了常岁宁。
所以,她那时说“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竟是为这兵不血刃而来吗?
在心中念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