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去信的三位好友之一。
去信前,他曾对常岁宁道,唐醒虽是三人中唯一文武兼备者,但其人心性不定,居无定所,甚为浪荡,是三人中最难说服的一个。
可他口中「最难说服」的这一个,却成了最不值钱的一个,无需他诓,便主动送上了门来。
常岁宁心情甚佳,今日称得上是双喜临门了。
很快,王长史使人来寻,说是有一道急务需她过目,常岁宁便让骆观临先代她招待贵客,一边吩咐喜儿,让厨房备下晚间宴客的酒菜。
常岁宁离开后,骆观临才问:「……休困,你怎突然来了江都?」
「方才不是已经说过了,只因仰慕常刺史大名,特来一睹真容!」唐醒满眼钦佩之色:「……七十三杀徐贼,实在痛快至极!」
骆观临沉默住了,所以,完全不在乎他的感受和生死是吗?
但他同时也清楚唐醒的为人,对方洒脱不羁,历来不喜被世俗约束,同好友相交,亦是求同存异,并不会被友人改变原本的想法。
此类人,自有自己的一套是非观。寻常世俗意义上的好坏对错,是没办法套用在他身上的。
骆观临曾在五台山任县令之职,他正是那时结识了还很年少的唐醒,对方因孤身剿匪之举同他有了交集,一来二去,便成为了好友。
但之后唐醒曾与他道,那次剿匪并非是为民除害,而是与父母赌气,离家出走,未带分文,于是萌生了去
匪窝里挣点盘缠的想法。
唐醒的「浪人」事迹还有许多,譬如他十二岁时被家中准备送进代州最好的书院,却在前去拜师的路上,将束脩送给了路边卖身葬父的孤女,自行游荡去了。
他乃当地富家子弟,家中兄弟众多,但他是最与众不同的那一个,也是爹娘最想扔掉的那个。
之所以取名唐醒,是因生来嗜睡,不哭不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