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宽慰。
然而她看向父亲的背影,眼中却已蓄满了惶恐不安的泪水,死死咬着唇不敢落下。
胡粼压下眼角泪光,大步跨过门槛,上马离去。
……
“不肯出兵?”
常岁宁微皱眉,眼中闪过李献少年时的模样,她试图从回忆中得出有关李献的印象,但实在太少。
从前二人虽是表兄妹,但接触并不多。
不过她可以肯定的是,此人绝非李逸之辈。
值此关头,明后也不会将洛阳的安危交到无用之人手中。
既非胆怯无用之辈,此时不肯出兵援汴州,那便是居心叵测了。
“是,汴州之事,据说此人是借口要等大都督前来,或是等圣人示下……”元祥提到大都督三字,此刻眼底也尽是忧色。
至此,他们已经可以断定,大都督是在赶来洛阳的途中遭遇意外了。
至于具体是什么意外,现下还不可断定,但是一想到最坏的结果,元祥便觉喘不过气来,心中是前所未有的恐慌和不安。
大都督若是平安,按说会传信给他的……
“行军在外,他此刻既为主帅,则有便宜之权,若事事请示圣人,还要他作何。”常岁宁的语气冷了冷:“他这是想在后稳坐渔翁,拿汴州的血,来给自己争一个万无一失的胜算。”
对方未必会眼看着汴州失守,但这般态度,纵然出手,也必会等到汴州血流成河,战无可战,与徐军两败俱伤之时,再出面做“力挽狂澜”之人。
“此人行事实在阴狠。”元祥向常岁宁请示着问:“是否要属下给洛阳城的弟兄们传信,让他们出兵?属下记得,常娘子这里有大都督的铜符——”
“不必,若违抗主帅之令行事,事后必会被人拿来做文章。”
常岁宁道:“况且,岂能让此人白捡了便宜和功劳。”
起初听闻玄策军来洛阳,她虽觉很没必要,但玄策军到底是自家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