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到了常阔父女,刚提到此事,便听伏案在写着什么东西的常岁宁道:“肖主帅不必担心,徐正业集兵虽是事实,但其它说法皆是谣言而已。”
肖旻:“可万一是真的……”
“不会。”常岁宁笔下未停,道:“因为这谣言便是我令人散布的。”
“?”肖旻:“常娘子此举是为何?”
“为了吓一吓自己。”常岁宁笔下停顿了一下,似在斟酌,又觉不满意,遂划掉一行字。
肖旻:……自己散播谣言吓自己?
他从不质疑常娘子的精神状态,出于这份信任,他顺着这个看似荒谬的思路往下思索——这么做的好处是什么?
片刻,肖旻眼睛一亮。
“肖某明白了!”
常阔在旁,看得很分明。
殿下行事说话藏一半,非是为了故弄玄虚,而是有意在培养肖旻对待战局的敏锐性。
对待可造之材,殿下向来都很有耐心,从前他们玄策府上下,之所以上下齐心,忠勇无匹,便是因他们所效忠之人不单爱才,更有造才之心。
天才是为天生,人才则是人教出来的。前者天才历来寥寥,而有心之下,后者人才却可济济。
见肖旻懂了,常岁宁便道:“那便有劳肖主帅令人于各道要口布防,作出全力抵御备战之象。”
肖旻正色点头,又与常阔确认了几处事项后,即加紧去安排了此事。
常岁宁此举,是为做出被徐正业全力攻打淮南道的传言吓到的假象,从而令徐正业认为,他们的大军兵力会悉数拿来于各处布防,用以坚守淮南道。
如此,淮南道好似一块铜墙铁壁。
但这道铜墙铁壁的建成,必会让他们的十七万大军分散各处,如此人尽皆知的大阵势,也会让各处的注意力均聚集于淮南道。
这时,若徐正业举兵攻打洛阳,便可真正让朝廷大军措手不及。
已想通了此中关键的肖旻,不免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