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对明后掌权感到不满的官员之外,必也不乏各怀鬼胎者。
明后掌权因脱离正统之故,谁人都可以借此来做文章,义正词严地跟着掺和一脚,现下有了英国公李正业带头掀起此事,自不乏跟从之人。
可纵不提那些跟从者,即便是起兵的李正业本人,其目的难道当真就是为了所谓匡复李氏江山吗?
此等关头对待人性二字,实不宜太过乐观看待。
常岁宁此时又想到了那位巡察御史薛仁:“这薛仁也实在是个人才,早早自荐去往江都巡查,旁人至多是贼喊捉贼,他这是嘴上喊着去捉贼,实则跑着去做贼……”
常阔:“可不是嘛!”
“李正业袭下英国公之爵多年,出身在此,这些年来所结交之人,必不可能只有薛仁骆观临他们……他既谋此大事,必会想方设法拉拢可用之人。”常岁宁思索间,抬眼问常阔:“阿爹,我听闻那薛仁,同长孙家似有些姻亲关系?”
常阔顿了顿,这击鞠社里还真是什么消息都有啊。
他点了头:“对,那薛仁正是左相大人长孙垣家中嫡妻的表亲外甥。”
常岁宁:“既有此一层关系在,圣人是否疑心长孙家与李正业起兵之事有关?”
长孙家反对明后专权,一心想扶持太子早日登基,向来是刻在了脑门上的。
而现下长孙垣家中夫人的表亲外甥又成了李正业的党羽,在扬州造起了反。
“圣人今日并未表露出对长孙家存疑之意。”常阔道:“今日议事时,长孙大人也在场,且圣人特令其与中书省众官员,尽快商定讨伐李正业之策。”
常岁宁心有思索。
令长孙垣商定讨伐之策,未必不是明后的试探之举,在没有证据可以证明长孙垣与此事有牵扯的前提下,借此来试一试长孙垣对待此事的态度。
“多久可定下应对之策?”常岁宁问。
“今日那些个官员们说什么的都有,吵得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