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让赵桓意识到,当初他要是听赵佶、种师道、唐恪等人的建议,迁都去长安城,至少会赵构一样在川陕地区建立一个小政权,不用遭现在的罪和受现在的屈辱。
有人可能说会,就算赵桓像赵构一样在川陕地区偏安一隅,最后也肯定难逃被李存灭掉的结局,赵构的下场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
不。
在赵桓看来,他去川陕地区和赵构去川陕地区有着本质的区别。
首先,赵桓觉得,他不像赵构那么怂、那么懦弱,不敢抵抗,只想着逃跑,他可是跟李存硬刚过的男人,他比赵构有种多了。
其次,赵桓觉得,他也不像赵构那样是私自窃取的赵宋王朝的皇帝之位得位不正,他可是名正言顺的从赵宋王朝上一任皇帝赵佶手上接过来的赵宋王朝的皇帝之位,别人怎么会不服他?
因此,赵桓觉得,在川陕地区偏安的人如果是他,肯定不会发生兵变,进而也就不会给李存夺取川陕地区之机。
赵桓甚至乐观的觉得,他当初如果选择迁都长安,然后励精图治,将来没准有一天可以收复赵宋王朝的全部失地,成为赵宋王朝仅次于宋太祖赵匡胤的皇帝。
简而言之。
赵桓觉得,赵构不仅抢走了他的机会害惨了他,还愚蠢的丢掉了这个宝贵的翻身的机会,使得他和其他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彻底没有了重获自由的可能。
毫不夸张的说,赵桓比赵楷、赵栩他们那些殴打赵构的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还憎恨赵构!
所以,得知赵构也被押到了四国城,又听说了赵楷、赵栩等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正在殴打赵构,本来因害怕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而躲进道观之中不愿意再跟赵宋王朝的皇室和宗室见面的赵桓,还是没忍住主动走出道观。
——赵桓想亲眼看看赵构到底是怎么被人活活打死的,好一解他的心头大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