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都没有影响到后方赵宋王朝高层的政治斗争。
——就在前线战局最紧张的时候,赵宋王朝的两位宰相太宰徐处仁和少宰吴敏被赵桓一并罢免,还有原来支持种师道的许翰也被赵桓免去同知枢密院职务。接着,唐恪被赵桓升为少宰(在没有安排太宰的情况下,唐恪就是赵宋王朝唯一的宰相)、何栗被赵桓升为中书侍郎、陈过庭被赵桓升为尚书右丞、聂山被赵桓升为同知枢密院事,赵宋王朝的高层几乎是进行了一次彻底的大洗牌。
徐处仁在宋神宗元丰年间考中甲科进士,然后成为永州东安县令,蛮人反叛,徐处仁进入峒寨,施以恩惠,晓以信义,蛮人感动哭泣,发誓不再反叛。
后来,徐处仁又曾在北京大名府担任留守,擢监察御史,迁殿中、右正言、给事中。他代理开封府事时,裁断判决如流,狱中囚犯常空。之后进封户部尚书,继拜封中大夫、尚书右丞。
可以说,徐处仁是一步一步升到宰相的位置上的,他在社会上有较高的声望。
在徐处仁当上宰相之前,人们普遍认为徐处仁比较老成,性格刚廉,又富有政治经验,可以说,赵宋王朝上下全都对他抱有很大的期望。
然而,徐处仁真当上宰相了之后,却一事无成,根本没有贡献出什么嘉谋良策。
因此,从赵桓往下,全都对徐处仁很失望。
而徐处仁是三月初当上的宰相,到他被赵桓免职,正好五个月。
这五个月是赵宋王朝最宝贵的一段时间。
政治,军事,外交,一切的一切,都急需赵宋朝廷做出英明的决断。
可徐处仁虽然拥有丰富的从政经验,却严重缺乏处理国家危难所需要的睿智和政治远见,加上诸多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等问题一股脑的砸过来,将徐处仁彻底给搞蒙了。
这使得徐处仁对于事关赵宋王朝国运的一系列问题,要么处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