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存在,谁绝对是对的,谁绝对是错的,甚至有可能会出现,主和的真是在努力救国,主战的反而有私心。
这种情况下,往往就要考验这个国家的最高***的决策能力和把控能力了。
如果最高***足够优秀,能透过纷争看清形势,然后做出明智的决断,那么这个国家就有可能渡过危急,甚至有可能绝地反击。
然而,赵桓作为赵宋王朝的最高***、最高决策者,根本就没有看清形势和做出明智的决断的能力,他甚至都看不清事情的真相。
这使得赵桓在战与和之间始终摇摆不定,让主战的大臣与主和的大臣不断内耗,让赵宋王朝不断消耗国力和错失良机。
将种师道扳倒了之后,李邦彦等主和的赵宋王朝的大臣将蔡懋推举为宣抚使,并让徐处仁也归他指挥,美其名曰统一指挥。
蔡懋是宋哲宗时期的宰相蔡确之子。
跟他老子蔡确一样,蔡懋也擅长权谋,至于打仗,那是啥?蔡懋完全不懂。
….
蔡懋之所以能当上这个宣抚使,完完全全是李邦彦等主和的大臣推动的,他上台也是为了推动跟大乾王朝议和一事。
蔡懋知道,赵桓现在一门心思议和。
于是,一上任,蔡懋就迫不及待的下令,城中的所有宋军将士全都脱掉甲胃,并将赵宋王朝用来自保的保伍制(也就是按户籍将居民组织起来自卫的制度)给撤销了。
另外,蔡懋又恢复了刚被废弃不久的以宦官提举城壁的制度。
总而言之,蔡懋上台以后,就开始大力的控制军方的势力,为此,甚至不惜让赵宋王朝自废武功。
得知这一切了之后,李存都无语了:「大怂这么搞,朕得甚么时候才能撤军啊?
!」
李存很无语,真的很无语,他可不是赵桓这个败家子,根本不把钱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