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承顺二十六年的时候完成了全面升级换代,而完成了升级换代的大楚帝国中枢官员们,则是开始为了荣誉以及权势而拼搏。
为此掀开了不少大动作,如国内的大铁路计划、大航运计划、海外三步走扩张计划、西征计划等等,其实都是在最近几年陆续展开的。
这些新上任的参务大臣,协办大臣们想要做出成绩来,想要更多的权势,获得罗志学更多的信任,乃是获得更好的身后名,对各种帝国的各种大战略发展是非常上心的。
不像那些第一代的开国功臣们一样,很多人动不动就喜欢拿统一战争时期的功劳说事……给人一种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的感觉。
罗志学不喜欢这样!
大楚帝国这才开始工业革命多久啊,往好了说也才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期间呢,连个纯蒸汽动力的远洋船只都还造不出来。
更别说什么飞机坦克航母,还有罗志学一直记挂着的电气化了。
最重要的是,大楚帝国民政部承顺二十五年发布的调查统计报告里,大楚帝国的人均寿命依旧只有四十五岁。
而大量的工人平均寿命还要更短一些,只有四十岁左右……嗯,活的还没农民久,这是早期的工业革命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因为工作环境的恶劣,工人们的平均寿命还不如同时代的农民……当然,这个农民也特指该工业国里的农民。
如果工业国的工人和同时期处于农业时代的的他国农民对比,那么还要是好很多,因为农业时代里的平均寿命才三十几岁的……而收入上更是没法相提并论。
大楚帝国里的一个普通工人的收入,比其他农业国家里中小地主的收入都要多!
如果是技术工人,那么以他的收入跑到扶桑或南洋等地去,妥妥就是富豪……
平均寿命这一点,最能体现一个地区的民生水平,罗志学也一直致力于想要提升大楚帝国子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