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少数海军的补给舰以及西洋贸易公司的几艘超大型武装商船。
而且这些船只里的航行依旧严重依靠风帆,而绝大部分运输船只连辅助用的蒸汽机都没有,这意味着他们的航行速度缓慢,往来一次都得好几个月。
大楚帝国这一次看似动员了大量的船只,但是所运输的人员以及物资的数量,放在后世二十一世纪里,也就是几艘大型货轮的事。
目前海运能力的薄弱,极大的限制了大楚帝国海军的海外兵力投送能力。
至于说运输能力不强,就减少兵力,和欧洲人那样派个几百顶多几千人去打仗……大楚帝国可干不出这种事,这和楚国人的战争哲学不符。
大楚帝国的战争哲学就是,用更多的兵力,更多的火炮,更多的炮弹淹没对手……可从来都没有和敌人玩势均力敌,甚至是己方兵力处于劣势的爱好。
哪怕对手只是一群依旧停留在玩火绳枪的欧洲非正规军,大楚帝国依旧严格按照了己方的战争哲学:一口气把五万兵力以及足以维持五万多人兵力高强度作战半年以上的作战武器送上印度半岛。
————
就当印度第三特遣舰队从本土发出的时候,印度半岛那边的第一特遣舰队已经开始进行前期的准备了,他们的战舰披着西洋贸易公司的外皮,为商船进行护航的同时,往来于印度半岛的东西各海岸,进一步收集各欧洲殖民地的消息,比如他们的兵力部署,他们的战舰或武装商船的行踪。
尽管西洋贸易公司之前已经搜集了多年的信息,对印度半岛上的一些基本情况有所了解,但是很多信息都是过时的,大楚帝国军方需要搜集最新的消息以备用。
同时也在积极联络当地的一些土着实力,尤其是莫卧儿帝国,倒不是说想要获得这些土着们的帮助之类的,而是为了避免这些土着实力捣乱。
此外也需要尽可能的在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