场,而真有这种心思的人往往也爬不到上将这个位置,更不可能进入御书房位极人臣。
早期的开国功臣们想要一直从军,那也是可以的……但是升官就别指望了,权重职务也别指望了。
不说罗志学愿不愿意,就算是后面一大票等着升官的准将、少将、中将们乃至校官们也不乐意啊……
一大堆的开国时期的上将不退出一线,他们还怎么上位?
谁不想成为上将,位极人臣啊!
但是大楚帝国里上将的位置就这么点,你开国功臣一直霸占着,你让后来者怎么晋升……
最关键的是,这些准将、少将、中将们,人家也是统一战争开始一路杀起来的,人家也是开国将领啊。
因为诸多情况,其实也就导致了大楚帝国的高级将领,尤其是那些获封了公爵,侯爵的顶级将领,现在基本上都已经退出了现役。
而这些人以及其他几十家伯爵等贵族,也组成了大楚帝国里的主要勋贵体系。
注意,大楚帝国的勋贵不仅仅是武将……只是公爵和侯爵的都是武将,但是伯爵以下爵位里,文官也有不少。
甚至连科学家都有……大楚帝国里可是有学术贵族这么个玩意。
皇家理工学院前院长,现终身教授,之前历任礼教部教材司司长、礼教部右侍郎、皇家理工学院机副院长,皇家理工学院院长的宋应星,他就是在皇家理工学院院长的任上获封伯爵。
获封伯爵的理由就是极大的推动了大楚帝国理科教育的发展,极大的推动了帝国科学研究的发展。
因此大楚帝国的贵族群体比较复杂,不是和明王朝那样清一色的武将,而是武将为主,文官为辅,然后还有一堆科学家所组成的贵族体系。
这些贵族,总他人数大概在一千五百多人,其中公爵六个,侯爵二十七个,伯爵一百三十个,子爵三百七十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