者是进行补充投资。
不仅仅纺织行业这样,就连钢铁和机械行业也都是如此。
大楚帝国虽然官方投资了大量的钢铁以及机械行业,但依旧鼓励民间资本投入其中。
五年农业计划里,农具补贴计划不仅仅覆盖了大量的官办机械厂,也覆盖了参与其中的民办机械厂。
只不过有资格参与其中的民办机械厂不多而已。
毕竟这年头的机械厂也不好办,各类机械设备也是挺贵的,想要把规模做起来那就更不容易了,投资太大。
像李氏制铁这样,有胆量,有资本,时机也比较恰当,得以顺利进入新式机械长哈的民间企业,还是极少的。
而规模能够做到李氏制铁这么大的,那就更是没有了。
民间机械厂里,规模第二大的也就相当于李氏制铁的三分之一而已。
李氏制铁发展顺利,其生产的各类农具,炊具不仅仅在珠三角当地拥有大量的销量,而且还大量出口,这些都是为李氏制铁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以及更重要的资金。
手握大量资金的李氏制铁,除了继续扩大,巩固自身在铁制农具、炊具以及各类民间日常所需铁制品的市场外,也是把目光瞄向了其他新兴行业。
什么布匹啊,食品加工啊,木材加工,造纸或茶叶加工,瓷器什么的,这些都和李家的传统不符合。
他们没这个经验,也买那个人脉,连技术人员都找不出一个来……
这些看似轻轻松松能赚钱的行业,其实竞争极大……
机制布,这看着简单吧,随便找一个机械厂就能采购到新式的织布机,纺纱机,然后生产出来布匹……都不用什么技术,有钱,随便找几个人就能搞。
但是你这么做的时候,别人,而且是无数人也这么做……
华夏大地里,一夜之间涌现出现的无数纺织厂都是属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