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那么失败,就是因为直接废除了科举,但是却没有相应的公务员考试跟上,后续的官员选拔,主要是靠游学选官……嗯,也就是从留学生中选拨,再有就是纳捐,举荐什么的。
在当时,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想要当官,你只能去留学……所以清末短短几年间,就有数以万计的学生出国留学,因为去日本留学便宜,所以大部分都是去了日本,最后这些人大部分都变成了革命党……
清末的科举改革,乃是自己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的典型失败案例。
你让年轻读书人都当不了官了,人家可不就得玩造反嘛……
而大楚帝国的科举改革,虽然外在形式变来变去,但是变动的主要是制度以及考试内容这些,然而核心的为国选材这一点却是依旧没变。
只要这核心的东西没变,其实人家读书人顶多嘴上抱怨两句,但是还是会乖乖的适应变化的。
只要能当官,啥都好说!
所以,大楚帝国的新式科举推行,虽然引起了一定的波澜,但是这些波澜都在控制范围之内,并没有引起太大的负面反应。
当然,也不是没有影响,实际影响还是挺大的,最明显的就是报考各类中小学的人一下子就多了起来。
以前很多人,尤其是已经读书比较有成的人,人家很多在家里自学的,学成后再去参加科举当官。
但是现在,想要参加科举得先有学历……
于是乎,为了能够参加新式科举,他们就不得不去报考这些学校了,好歹混个中学文凭啊。
而这也是礼教部方面所希望看见的,他们要的是更多的学生经历完善的新式教育,而不是和以往那样只会躲起来念四书五经。
大楚帝国的新式教育改革,其所引起的波澜,几乎占据了大楚帝国承顺八年里最后的一两个月时间。
一直到承顺九年后,这种讨论才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