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老子就是要当皇帝 > 第五百六十二章 半岛三分

第五百六十二章 半岛三分(2 / 10)

洛阳音为官话,晋代时期南迁,洛阳音融合了金陵土话,形成了新的金陵官话。

宋朝,在北宋时期和唐朝一样采用洛阳音,南宋虽然南迁,不过大体上也沿用了洛阳音。

元朝除了蒙古语外,通用语则是采用洛阳音为基础,融合了一部分幽州地区的土话,形成了所谓的北平音。

明朝时期的官话,则是所谓的南京官话,这个南京官话其实也是中原洛阳音为基础,融合了部分金陵土话的新官话。

朱棣北迁后,南京官话进入北平,又融入了部分元代时期的通用语,即北平音的声调,然后在明王朝里形成了声调有所变化的南京官话。

虽然都称之为南京官话,但实际上明王朝早期和中后期的南京官话是有着细微的差别的,这种差别也不是人为的,而是长期的语言融合演变的。

等到大楚帝国,礼教部以明王朝官话为基础,仔细专研了诸多古书,制定了新的大楚正音,称之为金陵官话……只是吧,虽然礼教部自诩自己搞出来的金陵官话是延续上古时期的雅音,但实际上还是明王朝的中后期南京官话……

毕竟官话这种东西,要的不是什么严禁不严谨,也不是是否和上古时期的雅音一样,而是要普及……你说的话别人能听懂,这才是官话……

所以,大楚帝国的金陵官话,其实也是明王朝的官话……两者之间没啥变化。

但是在偌大的华夏地区里,使用官话的人其实不多的,通常来说只有读书人,闯南走北的商人才会说官话,绝大部分普通人说的还是当地的土话。

别说在交流蔽塞的古代了,就算是在后世二十一世纪里,不会说普通话的人,尤其是中老年人依旧数以千万计。

会说普通话,但是日常依旧以当地土话进行交流的人更是数以亿计。

大楚帝国里,绝大部分民众日常说话,其实都是当地土话,只有读书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