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策,但是至少对外征战上还是挺有一套的,能够把东掳人打的没脾气。
而这,就是礼教部所需要的效果,或者说是罗志学所需要的效果。
只要这么继续下去,那么后续就能够逐步的建立民众对帝国的认同感!
一次影响一部分人,那么十次,一百次呢的,潜移默化之下过上十几二十年,尤其是新一代接受了帝国新式教育下,并且在帝国治下成长的年轻人他们会对帝国拥有更高的认同感。
罗志学的目光放的还是比较长远的,短时间内几年的变化他都没放心心上,他要的是十年后,二十年后的变化。
而按照罗志学的预估,有个十几二十年时间作为积累,帝国的基础科学基本也就打下了基础,到时候蒸汽机也能水到渠成的弄出来了。
如此民众和帝国上下一起,使劲推动工业革命也就能够顺理成章了。
所以,罗志学对礼教部方面再一次做出了批示,赞扬了他们近期的工作成果,称他们的工作称呼是卓越有效的,并且要求礼教部相关官员不要骄傲,继续努力,为教化事业做贡献。
除了口头表扬外,罗志学还用升官加爵的方式表示了自己对礼教工作的重视。
承顺七年十月三日,罗志学下发口谕,招礼教部左侍郎,在礼教部内分管科举、邸报事务的孟东阳入御书房协办军政要务。
御书房协办大臣,这是大楚帝国里全力排序仅仅在御书房参务大臣之后的级别,比没能进入御书房的普通部门的尚书、部长都要显得更加强势。
大楚帝国的权力构架虽然很复杂,但是经过数年的调整后基本已经很清晰了,罗志学这个皇帝总览大局,九名参务大臣则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负责分管不同几大块事务。
参务大臣之下,则是协办大臣,这些协办大臣则是具体细分几项工作,同样拥有莫大的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