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所看到的文字,不说百分百,但十有八九都是缺斤少两的,不同的文字记录同样一件事,那么你所看到的东西就完全不一样了。
上面这一段东掳人编写的崇祯实录就是。
怎么说呢,崇祯虽然挺傻的,但是也没傻到程度把整个朵颜三卫直接强行塞给东掳人的程度……
就算他傻,他的臣子也不会这么傻……
这里头必然有着更加复杂的深沉次原因,只不过深究起来,足够写一篇几十万字的历史论文了,有兴趣的可以自行了解。
不过从这段记载里,我们依旧可以了解到明崇祯朝时期,明王朝对朵颜三卫的政策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这种政策的变化好坏,先不去评价,只说结果:天启年间还作为明王朝东北屏障的朵颜三卫,在崇祯年间后,彻底从明王朝的雇佣军变成了明王朝的敌人……
东掳人不仅仅实力大增,而且蓟镇、密云乃至宣大等地边地直接暴露在了东掳人的兵锋之下。
东掳人后续绕道蒙古,从喜峰口杀入北直隶,就是明王朝经营朵颜三卫全面失败的苦果。
如此也就导致了楚军杀入辽西走廊的时候,北方同样也面临着东掳控制下的朵颜三卫的威胁。
这也是第三集团军在北方部署重兵的缘故!
在蓟镇一线,有第三集团军麾下的第六军,此时也朝着朵颜三卫的方向杀了过去!
同时在辽西走廊的北侧,第八军也是沿着辽西走廊北侧的长城向东挺进,基本上和那边的第三集团军主力之第一骑兵军,第九军以及集团军直属部队,还有近卫军部队保持同一节奏。
就是为了掩护南方主力部队的侧翼。
整个东北战役,可不仅仅是只有辽西走廊南部攻打几个关卡城池而已,而是一场波及数百公里的大规模会战。
辽西走廊这边是主战场,但是辽东半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