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也都看到了骊山一直都在改建,等工厂改建好了,第一时间给陛下用上,只是这银钱的账目还没说好。”
李世民沉声道:“你还要多少铁矿?”
张阳思量片刻,又道:“如果只需要骊山提供底火装置的话,价格可以便宜一些,一个底火一千贯。”
“朕看过底火装置是火炮中的小部件,手掌大小需要一千贯?”
“就是一千贯。”
李世民腾地站起身,双手撑着石桌沉声道:“好,朕等你造出来。”
“最快七月上旬。”
皇帝走了,走得很快……
骊山赚钱越多,李世民心里就越不高兴,拿起放在桌案上的奏章仔细看着。
这是一篇关于赋税的奏章,长孙无忌与中书省众多官吏所写的。
看了半晌许久,李世民便命身侧的太监将奏章回复中书省。
翌日,朝中就来了旨意,一队队官兵离开长安城去宣读这一次的旨意。
唐律一直都在修改,一条接着一条,从武德年间至今。
现如今又再一次发生了变动,长安城的居民纷纷聚居在张贴布告之处,有一个文吏站在众人面前反复念着这一次的旨意。
长孙无忌坐在一处酒肆中,听着旨意中的意思总算是放下了手中的酒碗,长出一口气。
高履行再一次给长孙无忌倒上酒水,笑道:“陛下还是能明鉴的。”
长孙无忌又喝下一口茶水,又道:“陛下限制商人,又一次增加了商税。”
“如此一来也限制了骊山。”
听高履行的话,长孙无忌对眼前这个表亲多了几分忧虑,他的目光依旧是太短浅了。
“履行,看事要看得长远,陛下节制商人不是为了对付骊山,光靠这么一点赋税如何对付骊山。”
此言让高履行陷入沉默,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