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了。
良心时常会告诉张阳,饭桌上的事情舍我其谁。
尽可能吃得好一些,让大唐的食物更加富裕一些。
张阳问道:“上次请老农的事情,有进展了吗?”
上官仪点头回道:“有六位老农可以帮助太府寺来培植作物,年岁都在五十岁左右,也是附近享有盛誉的老农。”
“经验要传下去很重要,不论花多少银钱,都要将他们的经验编撰成册。”
以前也查阅过很多的典籍,自古以来对耕种事宜的记载都有,但也都很片面。
种地是一种因地制宜,因时季而变的劳作。
所以经验就成了一个很重要的参考要素。
种田又是个实践大于理论的活,对种田的耕种作业这种成册的典籍也很少。
现在太府寺做这些也是为了将来考虑,为了以后的耕种事业存续和发展。
张阳拿起杯子又喝下一口茶水,“这些作物也都冻死得差不多了。”
上官仪颔首叹道:“天时就是这样,这些冻死的作物就且留在地里就当是肥地了,河间郡王那边的两百亩田地也是这般,本想着今年寒冬之前可以有所收获,不想凛冬来得如此快。”
“也不是凛冬来得快,而是今年的冬季比往年更冷了。”
闻言,上官仪笑道:“想来北方的牛羊战马也被冻死不少吧。”
张阳深以为然地点头,尤其是来年羊肉的价格一定会上涨,也就是说李泰与骊山在突厥承包的草场又能赚不少银钱。
多看几眼田地里的情况,张阳便回到了山上。
温室内,一个个板子制成的苗床都放在架子上,张阳打开保温杯的盖子,和之前一样,先是吹拂茶水,再是抿了一口重新盖上盖子。
这些菜苗只能自己亲手来整理,再将一些长好的苗移栽到温泉地中,并且摘去一些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