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的。
可在大唐,这是骊山众多技术骨干三年的心血,耗费的人力物力之多难以估量。
这一刻觉得自己付出都是值得的。
张阳将欣喜与感动都留给在场的众人,便离开了人群。
同样在这个时候离开人群的还有李世民。
“这蒸汽机会一直转吗?”
听陛下这么一说,张阳笑道:“那就要看它的负荷极限在哪里了。”
李世民蹙眉叹道:“朕已看不透现在的骊山。”
张阳摇着手中的扇子,“陛下打算什么时候用骊山的蔬菜宴请朝中重臣。”
蒸汽机归蒸汽机,太府寺的事情不能停下。
李世民犹豫良久,又道:“入秋的十月朕会与他们说太府寺的成果。”
“多谢陛下。”
“你还没有说那个事物作何用处。”
张阳陪着皇帝一路走着,“无它,无非就是提升生产效率,知识就是技术,技术可以提高生产力,有了蒸汽机可以让我们骊山的工业腾飞,以后可以让骊山有了动力源。”
“动力源?”
看皇帝还是不理解,张阳笑道:“陛下也看到了现在的骊山大部分的劳作都需要人力,但只要有了这个蒸汽机,便可以取代很多的人力,让我们生产成规模化,同时节省出来的人力,可以继续往技术上发展,我打算让我们骊山人都掌握技术。”
对大唐其他的来说,刀耕火种一直都是主基调,就算是不是刀耕火种,外界的制造术比之骊山还是落后一截。
骊山先外界一步,而现在骊山有了蒸汽机,李世民已经想不明白外界与现在的骊山相差有多远。
当看过骊山的生产之后,再看其他的地方用人力堆砌出来的生产力。
如果真要来形容,那只能说是两个世界。
骊山与外界的沟壑已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