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我岳父是李世民 > 第六百六十二章 骊山教出来的孩子

第六百六十二章 骊山教出来的孩子(6 / 7)

到如今拜师有五年。

这五年丽质的从一开始变化并不多,最近一两年她的言行才有变化,今日若不是她站出来,又觉得没有今日一朝,更不会觉得她的变化如此之大。

春秋有言:巾帼不让须眉。

现在的李丽质给人就是这种感觉,关中的女子皆有彪悍蛮横之风。

李世民又笑了,他觉得可以对这个女儿放心。

“张阳今日在做什么?”

听陛下问话,王公公回道:“听闻县侯今日一直都在专研作物,说是收集了不少关外的作物,说什么作物的多样性,新任的太府寺少卿还联合了周边县丞,想要一起种植果蔬。”

李世民翻找着桌案上的奏章,总算是在底层找到了太府寺的两份奏章,一份是张阳写的,一份是上官仪所写。

“以后太府寺的奏章不用经过门下省,直接呈给朕。”

乡民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农忙时乡民们都能劳作,但农闲之时,乡民却要去找活计谋生。

太府寺就是将乡民们的农闲这段时间利用起来,如若关外的作物可以培植成功,对民生来说也是极其有利,如果一个村县可以种出葡萄,他们在种植粮食的同时,还可以种葡萄来买卖。

其他瓜果类似,此乃民生富强之道,果蔬种植成规模化,比如说蓝田县的土地适合种胡瓜,渭南的村县适合种葡萄。

让乡民在耕种上有更多的选择,还能创造财富,如此不论是对赋税还是民生都是极其有价值的。

李世民看完两份奏章,两人说的都是同一件事,无非就是乡县配合,因条件而异,来种植各种作物。

这一次倒是没有向朕寻求方便,而只是给个报备,万一被人弹劾了,朕心中也可以有准备?

不得不说,以前不论在礼部,还是崇文馆,又或者是东宫还是尚书省,张阳都是一个闲散模样,整日不是在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