稷,为万民所请。”
旨意念完,李世民举起酒樽,“朕敬老先生。”
天可汗将酒水一饮而尽。
温彦博拿起酒碗喝下一口酒水,他低着头,“陛下,老臣听闻高士廉离开了朝堂,李纲也过世了?”
说起这些事情,房玄龄与长孙无忌都低着头。
李世民正声道:“舅父已经在长安颐养天年,李纲先生过世后由太子亲自为其书写了碑文。”
“唉……”
温彦博长叹一口气,这声叹息很重,像是在说岁月不饶人,又像是在说可惜。
当年的故人一个个都走了,当年的天下英雄都快想不起来他们长什么样了。
终于这位老先生站起身,他面对这位正值壮年的皇帝躬身行礼,“陛下,老臣有一事所请,宁可不要这仆射之位,也望陛下三思。”
李世民忙迈步上前搀扶,“老先生何故行此大礼,但有朕能办到的,必定帮老先生了却心愿。”
温彦博低声道:“老臣熟读史书,高句丽所在之地自周朝是箕子之国,在汉则为玄菟郡。”
“那时起便一直是中原疆域,有汉修建四郡,陛下继承大统万不可以放弃。”
“若放弃对高句丽的统治,四夷诸国如何瞻仰大唐威仪?”
“今,前隋将士埋骨他乡,尸骨未寒,臣痛心。”
这番话老先生还是说出口了。
房玄龄和长孙无忌心里也清楚,当初李渊在位时,这老先生就说过高句丽的事情。
只是那时候大唐初立,国力尚且不足,更不要说东征高句丽了。
这便是这位老先生一生的夙愿,也是他心里的牵挂。
这才是他会来长安的原因,若不是因为这件事,老先生说不定已在心安理得地养老了。
李纲也好,高士廉也罢,这些人的心中都还牵挂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