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城重镇一样重要,兄长常说要我多读书,也不能死读书,换了一种读书方法便如醍醐灌顶,书中文字更易理解了。”
“张尚书是家父的弟子,也是我的半个老师,当初要来辽东家中兄长几经劝说,只有张尚书鼓励。”
带着他来到一处房屋前,张大安讲着:“外交院的事宜我不好参与,你也不用与我多说,在这里休息三两日,我安排一些行装干粮,你整顿好再去高句丽不迟。”
李义府躬身谢过。
等张大安带着人离开了,李义府心里还计较,这幽州都苦寒成什么样子了。
这个季节关中也才入秋,这里却如寒冬一般。
再一想又觉得没什么,以大安在长安的依仗又是邹国公的孩子,就算是他治理不好辽东地界,也能够安然回长安。
再不济还有张阳,外交院能够帮扶他。
再看自己一无依仗,又没有才学与经验。
比起张大安,李义府更觉得自己要把握住这次机会。
唯有抓住这个机会,才能比那些人更快地晋升,在朝堂上有了立足之地,将来也可光耀门楣。
一夜过去,这才睡了三两个时辰的李义府便被门外的动静吵醒。
推开门就看到张大安正带着人修建城墙。
张大安眼下有个很棘手的情况,他看着手中的账目。
身边是从长安跟随而来保护自己的几个壮士。
“想要修建好幽州至少还需两千贯钱。”张大安皱眉自言自语,“麻烦你们帮忙传个信给骊山的张尚书,就说建设辽东需要银钱,所需两千贯。”
“这便去安排。”
李义府听到这些话语心中感慨,大安在朝中有靠山,而且这个靠山还很有银钱,这是自己所不能与之相比的。
在幽州城休息了两日,李义府带着人再次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