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的事情要湖弄过去,也要瞒着程处默,这种事情有风险,程处默知道得越少越安全,知道的人也是越少越能保证此事的正确发展。
终于李泰的名声,胡诌了一个借口,管他信不信,反正和自己无关了。
时辰一直到了午时,这才有学子零零散散从考场离开。
张阳等在门口,看张大安独自一人走来,“可还顺利?”
大安点头道:“明经一科也不是很难,明日的策论才难。”
带着他一路走着,张阳又道:“你也不必太紧张,以朝中缺人的情况,眼下大部分的考生应该都能录用,只不过官位大小有区别。”
“兄长是在专研庄老学说?”
低头看了看自己的手中的书,张阳解释道:“想了解一下。”
“兄长这卷论衡,此卷过于晦涩难懂,家中有一卷释议论可以用在一起看,才有效果,改日便给兄长送去。”
“多谢了。”
看了看天时,张大安又道:“还要回村子向父亲说明,这便回去了。”
张阳点着头,看着他离开。
在考场外还有几个文吏,他们负责记录考生的名录。
要说朝中别的官吏他们可能不认识,在朝中几乎人人都认识这个年轻的礼部尚书,这人脾性古怪,功劳甚多,还是陛下的女婿,最重要的是此人与魏征为伍。
很受朝中官吏注意,尤其是年轻官吏对张阳的非议更多。
见人走来,原本两个正准备收拾离开的文吏连忙行礼,“见过张侍郎。”
“我能否看看这一次的考生名册,我们礼部也有看中的考生,是否也在册。”
对方不忌讳连忙递上名册,这个张阳又是县侯,还已经入中书省,乃新封中书侍郎,距离三公九卿只有一步之遥,看个名册自然也无妨,官阶和地位都是足够的。
张阳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