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里的百姓历经磨难、浴火重生,只要稍加培养磨炼,日后必是国家栋梁!
等读书种子遍地开花,他们同样可以通过科举入仕途、进官场,甚至有机会去京城,位列中枢。
北荒失陷四五十年,朝中为何提及者寥寥,不闻不问?还不是因为朝中无人,没人愿意替北凉开口说话。
试想一下,日后六部大员中有众多北凉籍的官员,朝廷自然会更加重视边关,于国于民,都是有百利而无一害!”
老大人说得唾沫横飞、情绪激昂,甚至眼眶都有些湿润了。
因为老人自己就是北凉出来的读书种子,更知道这些年来朝廷上没有北凉官员的坏处。
所以他希望能在朝堂上看到越来越多的北凉学子、北凉年轻人。
他口中的未来希望,正是那些历经磨难的莘莘学子!
“老大人说得好、看得远啊~”
顾思年喃喃道:
“不瞒您老说,此事我与苏大人之前也曾多次商议过,可惜当时战乱未止,兵戈不停,想吸纳读书人入凉开设私塾犹如天方夜谭。
如今三州安定,正是推行此事的大好时机!”
“太好了!”
翁老大人急忙起身,毛遂自荐:
“王爷,此事就交给老臣吧,定要让读书种子遍布北凉!”
“您老?”
顾思年有些犹犹豫,苦笑道:
“不是本王不相信老大人的能力,可您老还需要主持各州水利、垦荒,眼下还要扛下办学的担子,忙得过来吗?”
“是啊翁大人,要不还是我来吧。”
苏晏清也在边上劝着:
“您老可以休息一阵。”
“哎,无妨!”
翁文济的精神头好像都变好了,一本正经地板着脸说道:
“苏大人现在所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