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我们不一样!”
“如今的支付牌照就像曾经的银行一样,已经成了连接系统生态必不可少的一环。“
“我们可以暂时不用,但不能没有!!!”
出于职业的敏感,江虹从朋友那里了解到,从2011年开始,央行在这三年里面已经发放了将近两百多张支付牌照。
并且间隔的时间越来越长,频率也越来越低。
而让新生行业先自行发展,然后官方再制定行业规范,已经差不多是国内的特色了。
因此江虹有理由怀疑,当一批有实力的第三方支付公司从无照变成有照之后,支付牌照将来可能会停止发放。
虽然这只是一个猜想,但是有备无患总是没错的。
不得不说,江虹的理由十分强大。
因此当她话音一落,高飞便成功的被她说服了。
不过话又说回来,即便高飞认同江虹的观点,但是当签字的时候还是有些心疼。
没办法,实在的这轻飘飘的一张支付牌照实在太贵了。
要知道支付牌照是有地域限制的。
一张只能在指定的区域从事业务的非全国性的支付牌照,眼下叫价基本上都在五千万~八千万不等。
至于全国性的支付牌照,如今基本上都要上亿了。
这价格~差不多都赶上高飞在港股借壳上市的开销了。
要知道这次高飞买“壳”也不过才花了一个亿多一点。
可是即便心疼高飞也只能无奈签字。
因为正如江虹所言,对于一般公司来说支付牌照可能没什么作用。
但是对于达到一定规模的集团公司来说,支付牌照却依旧逐渐成为构建企业生态系统的关键性底层基础设置。
就像一把钥匙,你可以不用,但不能没有。
否则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