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承乾:“还好稚奴没有那么做。”
李重:“感觉还是让李悠然他们回来吧。”
“只不过……这样对稚奴是不是有点太残忍了?”
李重扭过头来,问李承乾。
李承乾想了想,便道:“人总是会死的,就当李悠然他们已经死了。”
李重:“旧的不去,新的不来。如果稚奴是真的理智的,那么他理应这么做。感觉……大唐是不是可以跟辽东交换一些大臣?”
李承乾:“额……”
这又是玩哪一出?
李重继续道:“虽说李悠然走了,但是,或许注入了一股新的力量后,也不一定就比之前差。”
“这大唐不是还有很多科举没考上,没有门路,所以当不上官的。”
“让这些人去试试。”
“辽东向来是苦寒之地……”
“不过,如今好像也不能这么说了吧。寒冷是寒冷了点,但应该已经谈不上是苦了。”
“让李治过来跨国搞一个科举选士。”
李承乾也只能是持怀疑的态度说道:“这靠谱吗?”
李重:“树挪死,人挪活,这是你好我好,大家好的事,何乐而不为。”
这样,估计也就不会有黄巢起义了。
实话实说……
这科举什么的,也确实该改一改了。
起码把这糊名制给弄上,这才公平吧。
现在的大唐,其实还是一个人情社会。
虽说……
也不乏在选官上,有能够做到公平公正的考官。
但多多少少,这出身家境什么的,也还是会对结果有一定的影响。
比如说你一个泥腿子出身,跟一个世家出身。
那别的不说,给考官的印象肯定不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