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越是到了后面,这预测就越是有可能不准,毕竟有一些事情,其实是由多种因素一起影响最终才变成那样的,李重觉得。
他还是不要自己把脸伸出去让别人打为好。
写完。
看了看没什么问题。
李重也是想着,该找个什么时间,给李象。
最后想了想……
算了!
还是等自己跟李承乾都死了以后,再由李恬给李象看吧。
当然!
又或者是,只要把李承乾那部分的内容给删了,然后就可以直接给李承乾跟李象父子看都没什么问题。
好纠结啊!
最后……
李重还是打算忍痛割掉。
先把写李承乾那部分的内容给抽掉,然后再把这些内容,让李恬去送进宫去。
李恬这边……
拿到了文稿以后,也是很快就进了宫。
李承乾看完,只能说无比感慨。
他的老师,永远都是这么地能够看透事物的本质。
这倒是为后来大唐出产明君,提供了一个指导。
甚至……
这理论,应该还能广泛地运用到各个地方。
就好比说:
为什么贞观朝感觉名臣那么多?
再反观自己……
其实……
李承乾干的也不错。
不少臣子,都十分有能名。
在百姓当中,也还是有一些名声的。
只是怎么说呢。
这数量有点多了,用后世的话来说,就是同质化严重,然后,你分一点,我分一点,竞争也大了,于是,也就没有贞观的时候那么地明显,以及显得难得了。
然而……
其实,元亨朝的能臣,也是一点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