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光苏定方一个,这好像也不太好这么做。
三个月后。
再次听完了自己女婿说的,陛下对苏定方死后的处理,说起来……李重也是想起了一件事。..??m
那就是他以前的工匠团队,好像也差不多死的都死了吧。
于是……
李重便给李承乾写了一封奏疏,为了鼓励科学精神,李重觉得,很有必要给这些为了大唐的蒸汽事业而提供了巨大贡献的人,给立一个碑,或者是找几个石匠,把他们生前的相貌,给刻成石像,然后放到科学院里面。
李重把这些元老的名字都写了下来,并且,也稍稍地写了一下他们所做的贡献,把这些,都一一地呈现到李承乾的桌面上。
李承乾在收到了奏疏后,也觉得,这些人的贡献不亚于那些开国的名将,于是,便准了李重的奏请。
不过李承乾还是不得不再问他老师一句,要不要把他老师的石像也给刻上。
这个……
李重就觉得吧,这貌似不是很礼貌,因此,就算了,而且,他也不是那种那么重名声的人。
李承乾这才作罢。
另外……
你这光给人刻个石像肯定是不行的,对于这样的功勋元老的后代,也要多多地照顾一下,这样以后别人才会更加心甘情愿地为大唐卖命。
比如说,让他们的子嗣可以到国子监读书。
又比如说,给他们的子嗣日后当官,提供一条特殊的人才通道。
这一套操作下来。
只能说,科学院便再也不是那个没人看得上的工匠聚集地。
相反!
日后指不定李白都得去科学院碰碰运气。
到科学院学学怎么打螺丝。
当然了!
前提条件是,这个时代后面还有李白。
经过李承乾这么一弄,科学院的工匠的地位一下子便提升了上来。
虽说目前可能还是比不了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