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无形中,便缓解了阶级的矛盾,不过实话实说,李重其实也是希望能出一些聪明的人的。
只是……
聪明的人,当真是有点可遇而不可求。
贞观十八年。
李承乾的儿子李象也七岁了。
李重自己的儿子李恬,也已经是六岁。
如今只要一有机会,李重就会把两人带在身边,当然,像是识字这些,主要还是靠儒学大家来教。
等他们在儒学大家那边上课上厌烦了,再来上李重的课,那他们就会无比喜欢李重,怎么甩也甩不掉。
跟李重,那简直比跟李承乾还亲。
就像是见到了体育老师一样高兴。
三月初。
来州湾的冰已经全部融化。
五小只这边,也登上了大唐第一批的蒸汽船。
作为只在内陆生活过,从来都没有搭乘过船只的人来说,这无疑也是一项挑战。
不过好就好在,他们已经提前进行了一个月的适应。
虽说可能还是会晕船,但却也不至于像一开始那样,晕得那么厉害。
也就两天半的时间,只要熬过去就好了。
十艘两千石的蒸汽船同时出发,这场景也不可谓不壮观。
不少人都来到了码头观看。
李治知道,自己是不得不去了。
身后四小只已经堵住了他的路。
“永别了,大唐!”
“还有父皇、母后!”
临行前,李治不得不发表一番感慨。
“别磨磨唧唧了。”
“走吧。”
“……”李治。
“都不知道你们阿耶给你们灌了什么迷魂汤。”
“辽东哪里好了。”
“怎么不好,至少,你能去那边当陛下。”
李治想说的是,连个自己国家的百姓都没有,军队跟工匠都还是借的,这陛下当来也没什么用。
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