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1805 > 第六一二章 社会经济基础和新时代的文化倾向

第六一二章 社会经济基础和新时代的文化倾向(6 / 8)

最大量的普通工人子弟,在小学毕业之后就直接去学工匠了。

普通人没有形成一定要上大学的认识,学生从小学毕业就开始大规模的分流了。

再加上朝廷格外注重教育事业,在全天下普遍建设公立学校。

升学和教育压力自然也就高不起来了。

大明人没有普遍的强制医疗保险,但是大明的医疗也是社会基础保障产业。

费用比朱靖垣前世医疗报销后高不了多少。

前世美式的市场化医疗,是先拉高医疗基础费用,再用医疗保险压下来,产生了高额的gdp。

这在某种程度上也是金融产业。

大明的天下是一个基本不依赖金融产业运转的工业化世界。

是一个基本没有资本泡沫的世界。

现在甚至出现了朱迪镧所说的,在大明最核心的普遍富裕的地区,金钱影响力开始消退的迹象。

因为并不是所有人都有能力投资当东家。

有能力当东家的,投资的产业发展起来之后,也很容易被四大产业集团入股乃至收编。

这些创业者手里留下一大笔钱,然后就没有什么好做的了。

关键是大明还不鼓励他们搞金融,他们的钱只能用于实际生活上的花销。

大明的传统文化,还不鼓励无限制的铺张浪费,而是鼓励搞慈善和回馈社会,鼓励追求文艺水平。

他们这群人成了这个世界上最新一代的有钱又有闲还有能力的人。

所以开始追求其他层面的成就。

大明的传统文艺体系,存在天然的竞争和娱乐性质,也很快就被很好的发掘了出来。

在这样的社会发展阶段,对于互联网上出现的各种新东西,朱靖垣要求朱迪镧来评价一下。

朱迪镧比较随意的概括的说了几句,但是没有继续往更加具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