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1805 > 第六一二章 社会经济基础和新时代的文化倾向

第六一二章 社会经济基础和新时代的文化倾向(4 / 8)

年,尖端产业当然还在继续发展。

但是技术密度越来越高,前沿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也越来越难以直接普及。

除了微处理器等少数产业外,与普通人的生活越来越远。

这就让其他常规工业逐步追了上来。

直到大公三十年代的时候,才真正实现了全天下的普遍工业化。

就算是北殷洲和西墨洲,也有了大量的常规工厂和商行,能够生产具有地方特色的工业产品。

大明现在工业品的供应数量是异常充沛,产品类型相对丰富,价格也颇为低廉。

现在全天下都是统一的市场,没有出口导致的外来货币冲击。

大明也不重视甚至压制金融产业。

没有全面的自由的证券交易市场,不鼓励也不支持发展各种借贷产业。

大明的工厂和商行无法获得超过注册股本的贷款和订单。

工厂和商行有多少资产才能去做多大的生意。

禁止和打击任何形式的金融杠杆。

所有人要赚钱,就只能搞实体工厂和商行,而不能炒作金融产品。

保险行业都不对民间开放。

这一系列的政策和规定,在朱靖垣前世的人看来,肯定是严重限制经济发展的。

没有自由的民间投资的驱动,各种产业怎么建设和发展起来呢?

从金融的角度看,大明存在一大堆的问题。

很明显是一个持续通货紧缩,民间投资持续低迷,行业经营限制众多,完全不正常的市场。

但是这个世界生产出来的物资异常丰富,还能够正常的在全天下流通。

四大产业集团甚至会赔钱运输货物到需要的地方。

因为他们不是常规的纯粹的商业集团,而是朝廷管控的社会基础物资保障机构。

大明本来就没走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