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有的网络硬件物理地址,也就是十六进制的网卡mac地址,理论上本来也是唯一的。
mac地址长度48位,容量是281万亿个,比ipv4地址容量都多几万倍。
ipv6将mac地址原封不动的翻译了进来。
但是在绝大部分情况下,一个用户不可能有三位数的网络设备。
两百八十万亿的私有地址容量完全是浪费。
只是因为,ipv6是在mac地址完全普及之后出现的,没有能力要求mac地址跟随自己做变更。
与此同时,也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朝廷,强行推动两个系统的合并。
所以ipv6想要兼容mac地址的时候,只能主动妥协照搬了。
结果导致ipv6本身又臭又长,实际响应速度比ipv4要慢。
有效的账户容量又只有64位,总计1844京个,能够自行调整的私有地址也只有65536个。
现在的大明,是在互联网应用完全没有铺开之前,就已经在拟定网络设备管理方案了。
所以大明不需要让网络设备在出厂的时候拟定一个独立唯一编号系统。而是将其融入网络账户地址系统之中。
可以在管理上做出专门的规定,要求所有网络设备在启用的时候,都上网走一遍注册登记环节。
将网络设备注册到用户本人的网络账户地址下面。
用户本人的三组账户地址,加上一组网络设备的编号,组成网络设备的完整网络地址。
个人用户不可能有几万个私有网络设备,所以给网络设备一组十六位二进制数65536的容量就完全够用了。
整个网络地址在计算机内部是二进制数,在向用户展示和记录的时候和ipv6一样采用十六进制数。
因为一组十六位的二进制数,正好相当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