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似乎出现了不同指令集互相借鉴的情况。
intel和amd理论上都是复杂指令集,但是他们很早就开始借鉴risc的思路。
理论上应该属于简单指令集的arm体系,也随着市场需求越来越复杂而变得越来越复杂了。
arm的指令标准长度都可能要守不住了。
大明现在是以功能为导向,不明确追求某个方向上的极限,摸索着构建自己的指令集体系,似乎是殊途同归了。
所以朱靖垣也就没有对处理器开发做出直接干涉。
排在微处理器之后入库的芯片,是采用相同工艺的账表芯片,也就是朱靖垣前世熟悉的dram内存。
在目前的计算机发展阶段,账表芯片重要程度远比后世要高。
intel其实就是做内存起家的。
大明负责生产账表芯片的工厂,在大公五年完成了六万六千五百三十六字账表芯片的量产。
按照1024进制折算一下就是64k。
不过前世一个字节是八个比特,大明一个字卦是十六爻数,这个64k在某种程度上相当于128k。
账表芯片后面,是小型化的“数据仓库”,也就是缩小后的机械硬盘。
机械硬盘基本上是纯机械结构,是比较吃工业生产精度的产品,现在的大明在这方面有优势。
工部按照朱靖垣的提醒,设计了采用飞机机翼原理的飞行磁头,大幅度缩小了单位容量的硬盘体型和重量。
保险柜纳米大的硬盘的最大容量,已经可以做到一亿两千万字以上了,也就是128m。
不过设计的个人微芯片小型个人计算机体型尺寸有限,暂时只装了一块一千六百七十七万字的硬盘,相当于16m。
硬盘后面是显示器、机箱、主板、键盘、鼠标等配套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