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着线缆的盒子,它可以通过底部的滚轮与桌面摩擦滚动,从而在显示器上移动指针位置。
通过上面的两个按键点击,实现选择和确认的功能。
这个东西是按照大公陛下的指示做出来的,当时就被大公陛下直接命名为鼠标了。
确实是恰如其分的名字,本身像个拖着尾巴的老鼠,最重要的功能就是移动和确认的光标。
在此基础上,这里的计算机还接上了调试中的“大明计算机器与数据互联线路网”系统。
简称“大明互联网”。
这个系统将使用特制的线缆,把大明主要的计算机器中心连接起来,让他们可以彼此交换数据甚至协同工作。
它将于个人计算机一同完成最终的功能测试。
这东西显然就是后世的互联网。
这个东西现在的全名,在朱迪钚在内的本地人看来稍微有点抽象,但是却很容易理解。
就是它的实际功能的总结。
在现代人看来当然也有点抽象,不过简称一下瞬间就能理解了。
了解和体验这一切的朱迪钚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震撼。
就像是1979年的时候,苹果公司创始人史蒂夫·乔布斯,体验施乐(xerox)公司的alto电脑的时候一样。
图形用户界面和鼠标的配合给了乔布斯极大的震撼。
乔布斯回到公司之后,很快就决定要把这套设计学过来,应用到自己的苹果电脑中。
朱迪钚此时的感受,可能比乔布斯当时更加强烈。
朱迪钚知道了微型芯片的存在,认为这种关键芯片可以用来制造小型计算机。
但是具体怎么设计,怎么制造,需要什么配件,怎么设计对应的软件,都还没有成型的想法。
这个世界上以前也没有出现过类似的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