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和联络线路不稳定,就不会无限制的继续向前。
现在与其说是在进攻,不如说是在接收占领区。
如果大明愿意对泰西现有的统治阶层稍微放开一些条件,剩下的整个大陆区域都可以“传檄而定”
但是大明朝廷和作战指挥部都不准备这么干。
杨遇春甚至觉得进度有点太快了。
杨遇春和大部分的参谋人员,对于战略武器的威慑力的预判仍然不够。
没有完全考虑到,相关消息经过报纸和广播等媒体传播,在民间发酵后产生的效果有多大。
也低估了机械化战争的效率和战场的破坏。
杨遇春和参谋人员估计,最多再有一年就能完全接受泰西大陆,快的话可能半年就够了。
而且甚至已经可以放弃准备大规模登陆作战了。
整个战役规划的时候,参谋人员建议准备在法国北部、西班牙南部、意大利南部三个地方发起登陆战。
配合陆地进攻的方向,将泰西各国最后残余的势力,围堵在德意志西部地区歼灭。
所以在对应的英国南部、摩洛哥北部、突尼斯北部三地,预先开始筹集和准备作战物资和人员。
杨遇春跟参谋人员讨论过之后,决定还是要继续发动登陆战,不过要提前开始了。
特别是法国的登陆战必须要打。
在大明参战之前,英国人根本没有怎么用力,大明参战之后,英国也就没机会用力了。
不能让英国人就这么简单的逃过去。
于是,杨遇春下令,让德意志边境的地面部队进一步放慢速度。
同时要求让英国人加快速度,在七月底之前发动登陆战,大明海军和空军负责协助和护送。
突尼斯到意大利的登陆战视情况安排在八月底之前。
时间很快就来到了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