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后在大宗伯沈复的提示下,开始主持正式的祭天大典。
祭天是皇帝在大殿中心主祭,其他重要大臣在身后和两侧陪同。
这个过程不允许泰西诸国和藩国人员观礼。
因为在大宗伯和礼部官员看来,他们是没有资格陪皇帝一起祭天的。
大明的日常礼仪中已经废除了跪拜。
但是祭天的仪式仍然要使用跪拜礼节,而且是非常麻烦的五拜三叩首大礼。
五拜三叩首的大礼,与朱靖垣前世大清用过的三跪九叩的大礼,两者之间不只是数量上的区别。
更重要的是两个朝代的“表演理念”上的区别。
三跪九叩是“跪礼”,行礼首先跪下再趴下磕头,非常的简单粗暴。
五拜三叩首是“拜礼”。
拜礼与大明人现在平时用的稽首、拱手礼,可以算是属于同一个体系之内的动作,相互之间是可以串起来。
举手合拢前后摇晃,或者加个点头示意,就是最简单的拱手礼了。
拱手不是后世电视上的抱拳,也不是民间流传的作揖。
双手交叠在一起的时候,手心都是朝向胸口的。
如果双手合拢之后,继续向前弯腰躬身,这就可以算是稽首礼了。
稽首之后继续俯身下去,双手从朝向胸口的方向,转到朝向地面的方向,交叠着放在地面上。
这个过程是人首先趴下,手落地之前膝盖还没有放在地上。
双手按到地面之后,膝盖才跟着弯下跪在地上。
最后头继续向下弯,点在自己交叠的双手的手背上,这样就算是完成了一拜。
拜完了直起身子,姿势也就变成跪坐了。
这时候先起右腿,然后双手按住右膝盖,最后整个身体站起来。
这样反复循环五次也就完成了五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