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看自己的笔记和图纸。
很多东西,脑子里面的记忆已经模糊了,现在要重新查阅,恢复和强化记忆。
同时从自己的笔记中和图纸中,找到适合当前技术水平的发明和设计。
大明的计算机水平已经跑步到了前世六十年代中期的水平。
那自己再努力一下,再用十年的时间,推到前世八十年代的水平,也不算是难事吧。
在原本的历史上,到了八十年代初的时候,已经是微处理器的时代了。
闪存颗粒也已经出现了,内存也达到了16mb级别。
最早的独立显卡也出现了。
早期个人电脑和游戏机到此就基本成型了。
自己照着这个方向引导,提前规避掉一些不必要的坑,再大力出奇迹一下,说不定能还能实现的更快一些。
在原本的历史上,二战之后的科技中心是美利坚,是一个商业化的国家。
很多技术升级都是商业公司推动或者实现的。
这其中就有很多的妥协和浪费。
现在大明是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能力的,技术水平也是世界领先。
再加上自己指引正确的方向,技术升级更快也正常。
就算是不足以在市场上普及,但专供研究机构以及自己使用,应该是没问题的。
实际上,这也是符合自己的设想的。
在向全民普及之前,就尽可能的把技术规格向上提。
用户数量越少的时候,跨越式升级遇到的阻碍越小,背负的历史包袱也越小。
朱靖垣中午在文华殿吃了饭,下午两点带着秘书们去了工部。
司空和工部尚书以下,主要官员以及高级工匠们,一起在门口迎接皇帝驾临。
行礼问好之后,一群人簇拥着朱靖垣进了提前准备的会议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