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之后,本国本来就无力维持独立的工业体系。
就算是不向大明开放关键行业,也要向泰西各国开放。
那还不如向大明开放,还能提升与大明的关系,进而增强自己在泰西的地位。
他们对外来资本和力量的抵触心理相对较低。
所以这些国家的谈判目标,实际上放在了尽可能获取更多的支持上。
谈判的进度自然也算是比较快的。
接下来是普鲁士、奥地利、露西亚与大民用有过一定程度的合作的国家。
现在他们如果单纯的买成品武器装备和成品战舰的话,那就没有太多的附加条件。
直接签订商业化的订单就能开始生产和交货了。
但是如果想要某些或者全部的技术转让的话,那就要参考英国的方向了。
由于没有夏洛特这种特殊条件,也没有英法殷洲战争的特殊状况,这些国家在合作方式上有更多的自主选择权。
绝大部分国家的君主和大臣们,以及本国的资产者们,都不会选择与英国和法国这种特殊状态下确定的深度合作。
他们最终的选择,基本都是部分合作,引进本国最缺乏和落后的技术,开放尽可能少和尽可能不重要的行业。
这个过程是需要时间慢慢讨价还价的,谈判进度当然就满了很多。
最后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这些目前还有一定实力,之前并没有与大明合作过的国家。
双方要先完成实际的接触,通过一系列手段互相取信,然后才能开始正式谈判。
正式谈判过程中,对大明的警惕和戒备,也都比普鲁士等国更高的。
他们的谈判进度当然也是最慢的。
不过根据他们的实际情况,大明方面的外交人员预料的是,他们最终选择的合作方式,估计与普鲁士等国相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