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的海军舰艇的活动范围是高度一致的。
全都在北大西洋到墨洲西海岸。
泰西国家在墨洲西海岸全部都有殖民地,包括意大利、奥德利、奥斯曼以及露西亚。
英国人虽然要去天竺,但航线上到处都有补给点,而且天竺都快被放弃了。
各国之间不会因为航程需求不同,而在燃油储量设计上形成巨大差异。
如果大明参加的话,也许会因为大明方面的大航程需求,而设计出类似的标准,但是目前是没有这种刚性需求的。
所以,这个世界也就不存在所谓的“标准排水量”这个非常典型的数据了。
最后,所有的吨位数据,也全部都使用公吨,也就是一千公斤。
而不是朱靖垣前世海军条约的英制长吨,也就是两千二百四十磅。
前世的海军条约,最主要的核心参与国家就是英国和美国,两国当时都采用英制,所以理所当然的用英制来签约。
这个世界没有美国,再加上大明大力推广,这个世界的英国自己都不用英制了。
签订条约的国家全部使用公制,自然也就不存在英制长短吨这些数据了。
不过相比朱靖垣前世的海军条约,这份海军条约最大的不同点还是份额的划分策略。
所有签约国家共同遵守相同的标准,而不是每个国家划分一定的份额比例。
因为现在的泰西主要国家的势力相对另一个世界而言要均衡太多了。
英国、法国、西班牙、普鲁士、露西亚、奥地利相差不大,意大利和奥斯曼略弱一些。
葡萄牙虽然明显衰退了,但是名义上仍然是海军强国,仍然能获得基本的尊重。
荷兰、丹麦等明显的真正弱势的几个国家,则不可能完成相应份额的建设,不需要专门限制他们的海军规模和吨位。
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