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指标。
各项设计的可靠性指标,仍然超过技术升级之前的五千吨战列舰动力组的标准。
朱靖垣看着那些庞然大物的机械,听着李锐介绍这些数据,心中再次回想起了上辈子看到的那些数据。
大和的动力系统五千三百吨,总功率十五万马力。
衣阿华的动力系统四千四百吨,总功率二十一万马力。
现在大明的锅炉和轮机技术指标直接追平了二战后期的美国了。
实际上应该是设计水平和经验还达不到,但是生产工艺却已经超过了。
未来十几年,大明的工业水平会出现跨越式的发展,应该能够迅速提升到冷战时代。
第三天,朱靖垣和朱仲梁又去了装甲钢厂。
钢厂正在对电渣焊接技术在装甲钢安装上的应用做最后的验收。
电渣重熔钢和电渣焊接技术可以算是双胞胎。
既然搞电渣重熔钢,那就理所当然的要把电渣焊技术点出来。
电渣焊技术也是在二战结束后才实现工业化的技术。
战争虽然能推动技术的发展,但实际上往往是推动成熟技术的升级,同时还会限制新技术的验证和应用。
电渣焊能够实现大厚度的装甲钢焊接。
焊接相比传统的铆接和螺接,能够明显的降低结构重量。
与此同时,从现在开始的新战舰,也将完成朱靖垣的另一份新设想。
“全装甲钢制造”。
就是战舰本身,不只是应该有装甲的地方,使用装甲钢来做安装覆盖。
整个战舰的结构框架,也使用均质装甲钢来搭建。
同时,不只是战列舰,包括巡洋舰、驱逐舰、护卫舰、潜艇,全部使用这种标准来建设。
装甲钢的成本当然高过结构钢,但是这么干的效果也是显而易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