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这样持续的密谈了三天。
外部的任何人都不知道他们谈了什么。
不过会谈结束之后,大明皇帝朱简炎回到朝廷上,就开始着手组织“大明财团”。
第一批人员和产业直接从皇室财团转移过来。
同时开始提升各级官僚的福利待遇标准,开始建设各种生活保障设施。
这些住房、学校等保障设施的组织和建设,就是新成立的大明财团的第一批新业务。
摆出了从考上秀才开始,就终身到死后都完全包办的态势。
无论哪一项,对官吏们而言,都是绝大的好事。
当初的撤藩设省,是对藩国的官吏的大好事。
开放六大行业,是对家里有产业,以及代表着某些产业的官僚的好事。
这次提升全体官吏待遇,就是对所有官吏的好事了。
官营财团目前的任务,似乎就是专门负责官吏待遇的相关组织。
所以就算是家里有产业的官员,也没有马上想到,官营财团后续与自己家的竞争。
所以整个官吏体系都是普天同庆的感觉。
很多官僚甚至有喜极而泣的感觉。
从仁武到现在一百五十多年了,大明的皇帝终于想到给官僚系统松绑了。
虽然皇帝改变思路的具体原因没有人知道,但是皇帝的近臣们透漏了一些侧面情报。
皇帝家祖孙三代在应天府开了个会。
专门等朱靖垣从南洋回来的时候,三代人专门在应天府碰面开的会。
可以想象,这其中肯定有朱靖垣的原因。
不然两代皇帝不用专门跑去南京,在京师还不能决定吗?
考虑到朱靖垣曾经提出的一系列措施,大部分官吏都把感激放到了朱靖垣身上。
至于官营财团和民间资本开始竞争的影响,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