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想象不到三十节的船的样子,也对一百毫米以上的水平装甲没有概念。
“航速可能会超过二十三节,甚至可能达到二十五节,纳尔逊阁下的理想战舰的航速,就是二十五节左右……”
“主装甲厚度应该堆到三百六十毫米,就算是我们的主力舰也使用三百六十毫米主炮,在十公里的距离上也可能仍然打不穿……”
“按照我们本国的技术水平,肯定无法在近似的吨位下,获得相同级别的指标,只能继续放弃一到两种。”
“就算是极端强化航速,也很难超过二十五节,更加不可能对二十五节形成航速优势。
“强化装甲和火力才是最佳选择……”
认知和判断上的差异,会直接导致作战思路的差异。
他们面对自己脑补的“平衡”战舰的做的战略战术,面对实际的平衡战舰的时候,可能不会有什么效果,甚至可能会起到反效果。
在船上海军礼仪官的引领下,朱靖垣带着英法两国代表登上了战舰。
来到甲板上之后,英法两国的朝廷代表们,都是下意识的观察和估算甲板的宽度。
他们很快就做出了判断,这艘船的宽度比预想的要窄。
长宽比肯定超过七!
传统战列舰的长宽比,通常都在六点几的范围,甚至可能不到六。
通常只有追求高航速的巡洋舰,才会有这么大的长宽比。
他们因此都理所当然的确定,这艘船的航速应该就是二十五节。
同时也都对战舰的吨位做了修正,放到了四万吨出头的位置,非常接近真实吨位了。
估测了宽度、长宽比、吨位之后,他们开始观察甲板上的设施。
他们再次发现了与传统战舰的不同点。
副炮。
这艘船副炮也全都实现了炮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