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靖垣扒拉着眼前的照片和资料,回忆自己当时的第一印象。
最后还是先把第一天看到的第一个女孩选了出来。
她的名字叫王丫,看名字就知道普通百姓家出身,没有取个文绉绉的大名。
今年十七岁,是大明本土北直隶顺天府人。
父亲是世界大战中阵亡的士兵,母亲在父亲去世之后生了病,在三年前的时候去世了。
母亲治病花光了父亲的抚恤金,还欠了几个亲戚的外债。
当时世界大战到了末尾但还没结束,正是大明本土的百姓生活最困难的时候。
母亲去世之后,王丫去农场里面当了童工。
王丫上了几年小学,而且成绩一直都很不错,认识大部分常用字。
可以给干活的农民记工,可以抄写通知张贴宣读。
她形象讨人喜欢,家庭环境让她非常懂事,在农场里面也没有受很大的罪。
世界大战结束之后,朝廷按照朱靖垣的建议,重新统计阵亡士兵遗孤的时候找到了她。
正好朱靖垣的希望学校也开始招生了,聪明而形象不错的王丫就被送了过来。
朱靖垣看完了资料才意识到,这孩子晒黑的原因不是喜欢运动,而是去当童工干活晒得。
这都在学校都养了至少两年了,皮肤仍然比很多学生深一个色号。
所以虽然说应该不至于受很大的罪,但农场主养着童工也不可能让她闲着。
那时候也没有劳动时间限制,肯定也是要起早贪黑的忙活。
她应该也就是比一般童工少干一些体力活儿而已。
自己的希望学校里面主要是孤儿,有着类似经历的怕是不在少数。
家家都有本难念的经……
朱靖垣心中基本没有怎么考虑,就决定把这个王丫留下了。
有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