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到皇帝这话忍不住看了眼朱允熥。
他常年在朝堂上伺候老朱,太知道皇帝陛下的脾性了。这一看就是看到好点子了,想进一步打听的意思。
只是朱允熥才这么点年纪,真的能想出好点子?
“你来跟咱说说,这公私合营是啥意思?”
“回禀皇爷爷,就是朝廷和个人合办作坊,作坊的所有权归官府,但日常经营归匠人们自己把握。官府只需制定一个合理的收入红线,红线内的收入归官府,红线之外的钱由匠人平摊即可。”
“孙儿已经在银作局试验过了,匠人们劳作热情很高,不仅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了朝廷指派的任务,还额外干了不少私活,每人都赚到了一大笔钱。”
“这……”
老朱听了后颇为心动,觉得这还真是个好办法。只是他这人谨慎惯了,总觉得要先去银作局那边看看再说。
“你先回去吧!”
“哦!”
老朱提起笔在朱允熥的试卷上就写了个“甲”,外加“上”字多一笔。
全部试卷看下来,也就这孙子的策论能称得上一个“甲上”,其他人最多给个“甲”撑死了。
只是老朱一想到还有诗文没测呢,就硬生生止住这个想法了。
他太了解那孙子,一旦让他知道自己得了甲上,保准不会好好写诗。
诗文这东西虽然不重要,但却是最能体现一个人的志向和意趣。
“黄子澄,把诗文题目亮出来吧。”
“诺!”
黄子澄早就用大字写好了,闻言直接将诗文的题目挂在架子上。
朱允熥看了看架子,只见上边也是三道诗文题,都是夏日里寻常景物。
比如说柳树、荷花之类的咏物题。
这种题确实不难,但想做好了也不容易。
其他皇子一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