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听的,可都是弦外之音。
今日这一出,是多好的在皇子跟前表现的机会哪!
于是,曹化淳话音落地未久,立马又有个穿着雅洁、仪表不俗的男子,挤到前排,深深作揖,表明身份:「草民曲阜生员赵清,赵子龙的赵,海晏河清的清,草民虽还只有秀才的头巾,但位卑岂可忘国忧!草民虽家中不宽裕,但今日愿出一百两,请殿下赐一件巧夺天工的佳品。」
「好!」曹化淳提了音量,将高帽子扣在对方脑袋上,「赵公子,真是我大明士林的表率,咱家祝你,早日金榜题名!」
曹化淳身后椅子上的朱由校,就如初登台的新人得了满堂彩,先前的忐忑和些许后悔,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足以指导行动敏捷的亢奋。
朱由校甚至都不再顾及什么身份尊贵的架子,先于曹化淳的节奏,从箱子里选出一只木匣子。
曹化淳呼一声「哎唷」,双手捧着木匣子,将正面对着众人,语气夸张道:「这可是殿下给自己做的书匣子,出巡时看的书,都装在里头的。楠木质地已是金贵,更了不得的是,这匣盖子上雕的,乃我大明当年在闽海击败红毛番船队的盛况,也是出自殿下的刻刀。」
又在交付匣子给赵公子之际,惇惇叮嘱:「无价之宝,公子珍重。」
那赵公子府上,也是耕读世家,底子不薄,他平日里和生员们去兖州听曲赏姑娘,出手都是五两十两地给,百两白银对他来讲不算什么,买个与皇家套近乎、向朝廷表忠心的名声,着实划算到泰山顶上去了。
赵公子捧着雕画木匣,心花怒放,张口就来的颂扬比平日里写八股文章,顺溜多了,鼓动着远近认识不认识的文士或员外们,速速解囊。
一时之间,人群中的小贩力夫、泥腿子乡巴佬们,都被袍衫华
美的士人商人拨拉退后,边趔趄边嘟囔,这些平日里肩不能扛、手不能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