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大明英华 > 200章 戏台(上)

200章 戏台(上)(2 / 4)

泥墙湖起的屋子。”

钱氏笑道:“泥墙又如何?我幼时在嘉定娘家,也住在棉田边。你们可晓得?二老爷年轻时去北边向百泉居士求学问道,还住过山洞呢。”

百泉居士,就是李贽,明代着名学者,泰州学派宗师级的人物。李贽的思想受王阳明“心学”的影响,又被他另类不驯的性格发展得更显犀利,诸如抨击抑商思想,提倡妇人亦可听男师授课等。阑

郑海珠当年投身韩家后,渐渐得知二老爷韩仲文曾是李贽的拥趸,才明白,韩仲文为何能坦然地以文士之身四处经商,更感慨,正是叔婶的开明,韩希孟才比寻常闺阁小姐少许多束缚。

此际,钱氏率先发话,正合韩希孟心意。

崇明气象开阔,临海的独特风光,比松江城小桥流水的景致更新奇,韩希孟还想带着幼子再领略一阵,同时画些花本,回去绣出来。

郑海珠见她们说得毫无造作之态,遂也不再赘语,吩咐花二与阿山先把几台纺机与织机都拉回乡间,再来接奶奶们。

……

临近傍晚,阡陌纵横交错、屋舍星罗棋布的郑家庄中,炊烟鸟鸟。

白昼里热火朝天的造屋、军训和晒盐活动,都随着日头的偏西,画上句号。阑

郑海珠在唐婆的辅助下,安顿好钱氏与希孟等人,抽空去找吴邦德。

吴邦德正坐在院中一个土坑边,啃着面饼,身边摆着一镬热气腾腾的金花盐齑炖番薯粉条。

“从王泰家蹭来的,里头是咸菜,他媳妇忘了给粉条放盐,也不碍事。”

吴邦德冲着粉条努努嘴,笑言道,又起身进屋,拿出一副干净碗快,再舀出缸中清水涮了涮,盛上咸菜粉条,递给郑海珠。

“你也吃点。”

郑海珠接过一尝,真心美味。

这些辽民,绝处逢生之后,展示出适应环境的积极心态,很快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