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批糖,徐茵没打算出售,让人打包成小份,回头作为年节福利发放。
看到打包用的粗糙油纸,徐茵不由想到了甘蔗渣。
除髓后的蔗渣是非常好的造纸原料,易煮易漂,文化用纸和生活用纸都能用它来造。
燕恪瑾一听蔗渣还有这功能,还等什么呀!立马着人去建造纸工坊。
这么一来,最缺的不是原材料,也不是各种辅料,反而是短工。
南蛮人口本就没中原多,大部分还是山农,不论春夏秋冬,都老老实实窝在山里,种多少吃多少。
能想到来城里打短工的,往往都是头脑比较灵活的,要不就是日子实在过不下去需要寻求另一种突破的。
随着各类工坊兴起,短工的待遇一涨再涨。地处偏僻的村落听说后,也有不少人纷纷赶来府城寻出路。
徐茵从他们身上仿佛看到了后世八九十年代南下深城的打工仔。
人口一旦流动,许多行当随之产生。
短工多的地方,卖各类吃食的摊子、房屋租赁、出行交通都跟风热涨。
而见识了府城的繁华、见证了高产粮种的问世,短工们回家乡过年时,带去了各种宣传。
徐茵相信,等过完年,府城想必会更热闹。
一方面,会有人来打听高产粮种的消息,一看是真的,自然会想方设法带回家乡去种,高产粮种自此不就传播开了嘛。
另一方面,会有更多人来城里找活干。
工坊、矿场都需要人手,说白了,劳动力在生产价值贡献上起着决定性因素。
徐茵踩着腊月的尾巴,在府城南大门,开了个劳动力市场。
说是市场,就是一个木头建的工棚,四面木板墙上,张贴着各类招工信息。专门派了个识字的小厮,守在那里,替不识字的乡亲们解读招工信息。
王府旗下的工坊,来年需要雇不少人,她让各个工坊的主事,把需要增添的岗位人手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