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有水分?答案是肯定有。但这个水分,是万物自然具备的水分,因为它就是粮食的一分子,而不是多余的没晒干的“水分”,粮站方用租用炒稻的方式证明稻谷没有晒干,其实是偷换了概念,是百分百的“坑农”之举。
贾卉琳假大姐也提供了一个信息,她说粮站的称有“大称”与“小称”从来就不是秘密。你去卖粮时,都是大称过,一百斤少一斤或两斤是很正常的;而如果你去买粮,特别是领取救济粮或购买“返销粮”时,一百斤给你九十八斤数量,这绝对是很良心的,你睡着也要笑醒了。
听到贾卉琳的话,安岭突然想起梦境中的经历。梦境中因为包产到户后,安家是劳动力大户,收获的稻谷和小麦等粮食在生产队里相比,是非常多的,每次晒干粮食后,父亲以及大哥二哥,包括母亲在内,都会各挑一挑粮食去凤栖卖粮,可在每次粮食过好称后,父亲安国华都会让母亲,在每一挑粮食里在倒入一两斤,说是凤栖的粮站“称旺”,如果不添一点到时数量就可能不够。
党委委员祖桂良大多数时候较少发言,但这次也给安岭提供了一个信息:“安书记,说真的,你所做的事情我都很佩服。但昨天粮站这件事,你可能有些冲动了,至少,不应该揭穿粮站‘短斤少两’的毛病。因为你这样做,会得罪很多人。
虽然我们站在公家立场上,都觉得粮站确实做得不地道,农民已经就很穷很遭孽了,可粮站还要去伤口上洒把盐。我提供一个旧信息吧,供安书记参考。
包产到户前,冲白河11个大队里有9个大队都要吃‘返销粮’和救济粮。但粮站在卖返销粮时,一般是卖出三年以上的陈粮,但却卖的是当年了隔年新粮的价格,这个价格差异并不大,大约是每斤1分2厘;至于救济粮,因为粮站收不了钱,直接就上三年以上的陈粮,而且还要短斤少两。而这两项粮食,一年的数量大约是30万斤。粮站在一进一出之间,就能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