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奇阁

繁体版 简体版
笔奇阁 > 全能官神 > 第219章 李春莲的新闻特写(2)

第219章 李春莲的新闻特写(2)(3 / 3)

一年前,安岭一直是《天西日报》的贵宾级作者或名人,几乎每个版面的编辑,都编发过有关安岭的稿件,要么是安岭写的,要么是别人写安岭的。

所以,地方新闻版面编辑看到稿子里出现安岭两个字后,当即找到上级,希望重点刊发这个稿子,毕竟,安岭的9万字长文《两种体制之比较》,天西日报也是全文刊载过的,对于安岭的工作地点,那是百分晨清楚的。

但上级看到这个稿子,感觉就不同了。因为地方新闻的上级,正准备上一篇叙州地区遭遇连续阴雨,撞到小春尾收,造成部分减产的报道。

整个叙州都减产了,而冲白河没有减少,竟然是因为有这个“帮收队”,当即,这个上级其实也就是版面主编当即找到报社老总,指出李春莲那篇新闻特写所隐含的意义。因为这个主编看出了,正是冲白河成立的这个“帮收队”帮助缺少劳动力的农户收割小麦,最终抢在了阴雨天之前完成了夏收任务。

当然,这个意义成立的前提,其他遭受雨灾的农户必须是缺少劳动力的困难户与五保户。

主编能够理解到这个层次,不是主编有多聪明,而是李春莲的稿子里,虽然尽量不图说安岭的那个“必须的应该的”解释,但实际上也隐藏着这样的意义。那就是包产到户了,困难户、五保户怎么办?

考虑到这个层面,那更大的问题又出现了:冲白河乡这个稿子,会不会带有影射“包产到户”的悬疑呢?

报社老总想到这个层面,当即找来几个理论上比较可靠的人进行研究。

其中一人指出,这个“帮收队”既然是安岭主持成立的,应该有其深意。至于说影射“包产到户”我以为不太可能,从他的《两种体制之比较》看,他是支持改革支持新事务的,而且安岭本身也关于制造出一些新的事物。所以,我建议把叙州的两条稿子,直接报给省委宣传部,请他们定夺。

『加入书签,方便阅读』